重庆铭博医院中医匡建华指出:在中医诊疗肝癌的过程中,虽然我们不直接依赖于西医的标志物检测作为诊断依据,但了解这些标志物的变化对于辅助中医辩证施治、判断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对肝癌常见的标志物进行解读。
一、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肝癌检查中最为人熟知的标志物之一。在中医看来,甲胎蛋白的升高往往与肝脏内部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它可能提示着肝脏气血瘀滞、湿热蕴结等病理状态的存在。据统计,约60%~7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会升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甲胎蛋白的升高并非肝癌的特异性表现,孕妇、新生儿以及睾丸或卵巢的生殖腺胚胎癌患者亦可能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现象。因此,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甲胎蛋白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他标志物
除了甲胎蛋白外,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也是肝癌检查中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在中医理论中,GGT的变化可能反映着肝脏解毒功能的异常以及气血运行的不畅。此外,凝血酶原等标志物的变化也可能提示着肝脏功能的受损。这些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中医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中医视角下的标志物解读与辩证施治
在中医看来,标志物的变化只是病情表现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中医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个体差异的辩证施治方案。例如,对于甲胎蛋白升高的患者,中医可能会采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以改善肝脏的气血瘀滞状态,促进病情的稳定与好转。
综上所述,重庆铭博医院中医匡建华强调,在肝癌的中医诊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标志物的变化,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辩证施治的理念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诊疗方案,助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