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黄疸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肝癌晚期黄疸通常由肿瘤压迫胆管、肝功能衰竭、胆管阻塞、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肝癌晚期黄疸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这些药物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可能与肿瘤侵犯胆管系统有关,常伴随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症状。
2、介入治疗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可解除胆道梗阻。介入治疗能直接缓解因肿瘤压迫导致的胆管狭窄,改善胆汁引流。该情况多由肝门部肿瘤进展引起,可能出现尿色加深、巩膜黄染等表现。
3、放射治疗
针对肝门区肿瘤的精确放疗可缩小肿块体积,减轻胆管压迫。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肝癌,需配合保肝治疗。此类黄疸常伴随食欲减退、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4、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片、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缓病情进展。靶向治疗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用,可能改善肿瘤相关的胆管浸润。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黄染及体重下降。
5、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控制肿瘤生长。免疫治疗适用于特定生物标志物阳性患者,可能间接改善胆红素代谢。常合并存在肝区肿块、腹水等体征。
肝癌晚期黄疸患者需保持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每日监测皮肤黄染程度及尿色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家属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维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